close
知老、認老,樂老。 楊艾俐

 

 

 

前言:誰都不願意變老,但這是必須面對的階段,

 

 

 

老人要認老,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著作《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》一書中指出,銀髮族必須誠實估量,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”(這樣才能感恩),“我曾經擁有的但已經失去的”(例如青春永不再來)和“我從來沒有而此生也不會擁有”(例如要女人老得優雅,對終生要打拼,沒時間養成優雅的女人很殘酷,所以乾脆放棄,活出自己)

 

 

 

知老,認老後,老人才能樂老,才能對未來有美好想像。

 

 

 

全文:最近從美國回來,與朋友及長輩見面,赫然發現很多人是拄著拐杖而來,不是自然退化,而是過度運動受傷,不禁感嘆,台灣這個崇尚年輕活力的社會,正在殘害銀髮族。

 

我的一位朋友退休後,總是跟比自己小十幾歲的人一起騎自行車,上山下海無所不至,一次在練習陡坡下坡時摔下來,大腿骨折動手術,半年後仍然用拐杖走路。另一位朋友在騎完環島賽,準備歡慶,騎車者擁擠進入閉幕式場地前,她被推到,幾部自行車壓到她,幾個月也是拄拐杖走路。代表天真無邪舊時光的自行車,也會成為傷人的利器。

 

另一位媽媽的朋友已經88歲,外向,不願呆在家中,到外面跳土風舞,跌了一跤,脊椎受傷,到現在出外,都得坐輪椅,苦了家中的獨生女,既要上班,晚上還得照顧媽媽,壓力爆表。 

 

我國快速踏入老人社會,2018年已為高齡社會(65歲人口佔14%),推估將於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(20%人口超過65歲)。預估於2039年65歲以上人口突破30%,至2070年將達43.6%。銀髮族如何自處,不受傳統,也不要受現今價值觀影響,對國家、社會、家庭、個人都至為重要。

 

現今銀髮族因為營養充足,醫療進步,很多學者認為,個人年齡減15歲才是真實年齡,因此社會一般認為不管初老,中老,或老老應該持續工作、有生產力、才是享受生活,退休後,也應兼職或做義工, 55歲就退休的人似乎被定罪,缺少生產力。

 

抗老成為近來的顯學。眾網站及銀髮族專欄都鼓勵銀髮族要動,大量運動健身,要去旅行,爬山,跳舞,要冒險完成自己,圓年輕時未圓之夢。

 

喜歡安靜,不喜團體活動的人會被人擔憂,缺少運動,缺少人際關係,會活不長。

 

媒體喜歡大幅報導,85歲的人還去上大學,修完學分畢業,80歲的老人開始學畫、學唱歌,還學跳傘、開飛機。近年來,又有新風潮,女人可以老,但要老得優雅。

 

一生都活在別人期望中的嬰兒潮世代,老了又被加上另一個緊箍咒,帶給銀髮族無形壓力,無形壓力比有形壓力更危險,因為有形壓力容易察覺,會尋求舒緩消除之道,無形壓力不能察覺,越陷越深。

 

破解之道,銀髮族要體會到生命體、非生命體、只要繼續存在,就走向老化。英文有句諺語,“如你不想變老,只能年輕時死去”, 王國維也有詩云,“最是人間留不住,朱顏辭鏡花辭樹。”時間就是殘酷的。

 

老人也要了解媒體所報導的老英雄、老英雌都是特例,而非通例,就是因為稀罕,才有新聞價值,一般人很難企及,必須衡量己力,不必拼死拼活。

 

連健身運動都得量力而為,例如「日行一萬步,醫生遠離我」已成為保健金律,但是膝蓋、脊椎不好的人,走那麼多步很困難,反而有害健康。有人認為日走兩萬步,三萬步,更有三倍健康保證,結果導致膝關節積水、半月板撕裂,必須去拜訪本來想要遠離的醫生,另一位三萬步先生,必須躺在床上休養數月。在在證明過猶不及。

 

老人也要認老,精神科醫師鄧惠文著作《我想看妳變老的樣子》一書中指出,銀髮族必須誠實估量,“自己現在所擁有的”(這樣才能感恩),“我曾經擁有的但已經失去的”(例如青春永不再來)和“我從來沒有而此生也不會擁有”(例如要女人老得優雅,對終生要打拼,沒時間養成優雅的女人很殘酷,所以乾脆放棄,活出自己)

 

 

 

知老,認老後,老人才能樂老,才能對未來有美好想像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ose2132006歐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