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人生百年,僅5個二十年而己】
--------⊙文/邱文達[台北醫學大學前校長]
第一個二十年,求學為主;第二個二十年,事業為主;第三個二十年,是人生最為忙碌而艱難的時期,公司、家庭、老人、子女、社會、工作,無不需要兼顧,唯有第四個二十年才是無憂無慮、無牽無絆,享受人生的黃金時代。
⋯⋯
享受人生的三大條件為金錢、時間與健康。
對大多數人而言,第一個二十年缺乏的是金錢,第二、第三個二十年缺少的是時間,第五個二十年則健康成問題。
惟獨第四個二十年中三大條件齊備,是享受人生的最好窗口期,但僅短短的二十年左右,稍縱即逝,只有抓緊。
然而,在這個年齡段的人,並非都能享受人生,還有不少人過得很不如意,這是缺少了另一重要條件:良好的心態。
他們中有的懷念著過去的權位,有的習慣了長期的勞累,有的忙碌著當前的瑣事,有的憂慮於未來的日子
——總而言之,心態放不開,不會享受眼前的黃金階段:沒權了還想去攬權,退休了再要去返聘,沒事的還要去找事,杞人還可去憂天。前述三大條件是受客觀限制的,而心態則是主觀控制的。沒人可幫你,惟有自己調整。
60至80歲,是人生第四個二十年,也是人生百年中唯一的黃金時代,是任何年齡段無可比擬的。
你想想,20來歲的小青年,他能品出龍井與毛尖的區別嗎?他能咂出茅台與二鍋頭的區別嗎?他能嘗出川菜與湘菜的區別嗎?他能聽出京胡與二胡的區別嗎?60歲以後 再也用不著頭懸樑椎刺骨,熬紅雙眼,只為通過高考那座獨木橋;再也不用似伍子胥一夜愁白頭 只為那可憐可悲的晉升晉級;再也不用為伊消得人憔悴;再也不用懷抱冰火,心中煎熬;再也不怕利與義的衝突、靈與肉的相搏。
(摘自網路)